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白话文】

患呕吐病的人,若呕吐物中有脓,不可以单纯止呕,待脓排尽了,呕就会自行痊愈。(1)

患者先呕吐,呕吐以后感到口渴的,这是病去正气将要恢复的表现;若患者先感口渴,饮水之后才呕吐的,这是水饮停蓄心下,属于饮病范围。患呕吐病的人,呕吐之后本应口渴,现在反而不渴,这是因为心下有支饮的缘故,这属于支饮病。(2)

有人问:患者脉数,脉数为热象,应当消化水谷而能食,患者反而呕吐,这是什么原因?老师说:这是因为医生误用辛温发汗之药治疗时,损伤胃阳,耗损胃气,使膈上胸中正气不足,这种数脉,是客热上浮所致,因此不能消化水谷而呕吐,是胃中虚冷的缘故。(3)

患者出现弦脉的,是里虚的表现,胃中阳气所剩无几,不能腐熟水谷,便出现了早晨进食,晚上就要吐出的症状,变成胃反病;患者寒邪本在上焦,医生反而采取攻下之法,必然会出现虚证,所以说弦脉是虚证。

患者寸口脉微而数,脉微表示气虚,气虚则导致营虚,营虚则血虚,血不足就会引起胸中寒冷。(4)

患者趺阳脉浮而涩,脉浮说明胃阳虚弱,涩则是脾阴受损,胃阳虚弱不能腐熟水谷,脾阴损伤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因此就会导致早晨进食晚上吐出,晚上进食早晨吐出,胃中宿食不能消化的胃反病。如果胃反病长期不治疗,患者脉象转为紧涩,这种病就很难治疗了。(5)

患者想要呕吐的,不可用攻下法治疗。(6)

当患者表现为呃逆,并有腹部胀满时,应当注意患者的大小便情况,知道是什么部位不通利之后,用通利之法即可痊愈。(7)

患者表现为呕吐,并有胸部胀满的,用茱萸汤主治。(8)

茱萸汤方

吴茱萸 一升 人参 三两 生姜 六两 大枣 十二枚

以上四味药,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待温,服七合,每日服三次。

患者呕吐时有声无物,有时吐出黏液和白沫,又有头痛的,用茱萸汤主治。方见上。(9)

患者表现为呕吐、伴有肠鸣,胃脘部感到痞塞不通的,用半夏泻心汤主治。(10)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 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各三两 黄连 一两 大枣 十二枚 甘草 三两,炙

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掉药渣后,再煮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患者干呕,而且腹泻的,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治。(1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芍药 一两 半夏 半升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个

上药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白天服二次,夜间服一次。

凡呕吐,不能进饮食的,以小半夏汤主治。方见痰饮中。(12)

患者呕吐是由于病在膈上,吐后口渴想喝水的,是病将要解除的表现,应当及时给他水喝。患者呕吐前想喝水的 ,以猪苓散主治。(13)

猪苓散方

猪苓 茯苓 白术 各等分

以上三味药,共捣为散,每次用水冲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当患者出现呕吐,脉弱,小便又通利,身体微有发热,四肢厥冷的,这种病比较难治。可用四逆汤主治。(14)

四逆汤方

附子 一枚,生用 干姜 一两半 甘草 二两,炙

以上三味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待温分二次服。身体强壮的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患者呕吐并伴有发热的,用小柴胡汤主治。(15)

小柴胡汤方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甘草 三两 半夏 半升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以上七味药,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掉药渣后,再煎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患者患胃反病而呕吐的,用大半夏汤主治。

《千金》中说:本方治胃反病,胃中不能接受食物,食物进入胃中立即吐出。《外台》中说:本方治疗呕吐,胃脘部闭塞不通按之而硬的。(16)

大半夏汤方

半夏 二升,洗,完用 人参 三两 白蜜 一升

以上三味药,以水一斗二升,同白蜜混合,用瓢等扬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第一次温服一升,余下的分两次服用。

患者表现为食物进入胃,立刻尽吐而出的,用大黄甘草汤主治。《外台》记载:本方又治吐水。(17)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 四两 甘草 一两

以上二味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待温,分两次服。

患胃反病的人,呕吐以后感到口渴,想喝水的,用茯苓泽泻汤主治。(18)

茯苓泽泻汤方《外台》中记载:本方治消渴病脉微欲绝。若患胃反病呕吐食物的,再加小麦一升。

茯苓 半斤 泽泻 四两 甘草 二两 桂枝 二两 白术 三两 生姜 四两

以上六味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加入泽泻,再煮取二升半,待温,服八合,一日三次。

若患者呕吐之后,感到口渴想喝水,而且饮水量多而频的,用文蛤汤主治。本方兼治微感风寒,表现脉紧,头痛的患者。(19)

文蛤汤方

文蛤 五两 麻黄 甘草 生姜 各三两 石膏 五两 杏仁 五十个 大枣 十二枚

以上七味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患者有汗出即可痊愈。

若患者表现为干呕,气上冲而吐黏液和白沫的,用半夏干姜散主治。(20)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 各等分

上药二味,捣为散,取方寸匕,用酸浆水一升半煎煮,煎取七合,一次性服完。

患者表现为好像要喘而又不喘,好像要呕吐又不呕吐,好像要呃逆又不呃逆,自觉胸中烦闷已极又无可奈何的,用生姜半夏汤主治。(21)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 半升 生姜汁 一升

上药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加入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待药稍凉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症状消失后即停服。

患者呕时有声无物,呃逆,若还有四肢冰凉的,用橘皮汤主治。(22)

橘皮汤方

橘皮 四两 生姜 半斤

上药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咽下药物后即可痊愈。

患者表现为胃气上逆而呃逆的,用橘皮竹茹汤主治。(23)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 二斤 竹茹 二升 大枣 三十枚 生姜 半斤 甘草 五两 人参 一两

以上六味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每日服三次。

六腑之气虚衰不能外达的,患者可出现四肢冰冷,气短喘促,两脚挛缩;五脏之气虚衰不能内守的,患者可出现腹泻不止,如果腹泻严重的,就会出现手足麻木不仁。(24)

患下利病的人,出现脉沉弦的,往往会出现里急后重;出现脉大的,则患者腹泻仍未止;出现脉微弱数的,则腹泻将自行停止,虽有发热,患者也不会有危险。(25)

腹泻患者,若表现为四肢冰凉,无脉的,应急用灸法治疗,灸后四肢仍然不温暖,脉仍然摸不到,反见微喘的,为死证。如果少阴脉比趺阳脉弱的,这是顺证。(26)

下利患者,若表现为身上微微有热,口渴,脉象弱的,是病情将要自行痊愈的象征。(27)

下利患者,若表现为脉数,身上微微发热、出汗,病将自行痊愈;若表现为脉紧,这是病未解除之象。(28)

下利患者,表现为脉数而口渴的,可自行痊愈;如果不愈,患者必然大便带脓血,这是因为内热伤及胃肠脉络的缘故。(29)

下利患者,反而出现弦脉,并有发热出汗的,病将自行痊愈。(30)

患者腹泻同时频频放屁的,应当用通利小便的方法治疗。(31)

患者下利,寸脉反而出现浮数,而尺脉涩的,大便必带脓血。(32)

患者腹泻,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不能用汗法攻其表,若误用汗法治疗,患者必然出现腹部胀满的症状。(33)

下利患者,若表现为脉象沉迟,面部微红,身体低热,腹泻并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的,必见头目眩晕,并随汗出而痊愈,而且患者必然会出现四肢稍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患者面部微红,虚阳上浮下焦虚弱。(34)

下利之后,患者出现脉搏消失,四肢冰凉,若经过一昼夜后脉搏复出、手足转温暖的,可以治愈,脉搏仍摸不到的,是死证。(35)

下利患者,表现为腹部胀满,身体疼痛的,治疗时应先以温法治其里,然后再解其表。温里宜用四逆汤,解表宜用桂枝汤。(36)

四逆汤方

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以上五味药,捣碎,以水七升,用小火煎煮,取三升,去滓,冷热合适时服一升,服后待一会儿,(大口喝稀粥一升,以助药力,盖上被子约一个时辰,使全身和润而似有汗出为好,不可使大汗淋漓,若服一剂后汗出病愈,即停药。

患者下利,寸关尺三部脉象皆平和,胃脘部按之坚满不软的,应急用下法治疗,宜用大承气汤。(37)

下利患者,脉象迟而滑的,属实证,若腹泻仍有不止之势,应急用下法治疗,宜用大承气汤。(38)

下利患者,反而出现滑脉的,为内有实邪积滞所致,用攻下之法即可痊愈,宜用大承气汤。(39)

下利患者已经痊愈,但每年到他初发病的月日时又复发的,是因为病邪未根除之故,应当用攻下法治疗,宜用大承气汤治疗。(40)

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下利患者,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是因为肠内有干燥硬结的大便,用小承气汤主治。(41)

小承气汤方

大黄 四两 厚朴 三两,炙 枳实 大者三枚,炙

以上三味药,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待温分两次服,大便通利后停服。

患者下利,且大便带脓血的,应用桃花汤主治。(42)

桃花汤方

赤石脂 一斤,一半剉碎,一半研末过筛 干姜 一两 粳米 一升

以上三味药,以水七升,煮至米熟,去掉药渣,待温,以七合冲服赤石脂末方寸匕,一日三次,若服一次即愈,余下的药就不服了。

患者因湿热而腹泻,并有里急后重的,用白头翁汤主治。(43)

【相关知识】

本篇论述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呕吐、呃逆,都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胃失和降、胃膈气逆所致。凡属实证、热证者,多责之于肠胃,治以和胃降逆、通腑去邪;而属于虚证、寒证者,多责之于脾肾,治以健脾温肾。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 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 各三两

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若不愈可继续服用。

患者下利之后,又觉心烦,按患者胃脘部柔软的,这属于虚烦,用栀子豉汤主治。(44)

栀子豉汤方

栀子 十四枚 香豉 四合,绵裹

以上二味药,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加入香豉,煮取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温服一次,患者出现呕吐后即可停服。

患者泻下的粪便如清水,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并有里寒外热的症状,有汗出而四肢冰凉的,这是阴寒内盛,虚阳外越。用通脉四逆汤主治。(45)

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 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 三两,强壮之人可用四两 甘草 二两,炙

以上三味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待温,分两次服。

若下利患者呼吸时感肺中疼痛的,用紫参汤主治。(46)

紫参汤方

紫参 半斤 甘草 三两

以上二味药,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再加入甘草煮取一升半,待温,分三次服。(疑此方不是仲景之方。)

下利患者频频放屁,且放屁时,大便随之而出的,用诃梨勒散主治。(47)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 十枚,煨

上药一味,作成散剂,用米粥之汤调和,一次性服完。疑此方不是仲景之方。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疗大便不通,呃逆,神志不清频频胡言乱语。

方见上《外台》黄芩汤治疗呕吐有声无物与腹泻并见。

黄芩 人参 干姜 各二两 桂枝 一两 大枣 十二枚 半夏 半升

以上六味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待温,分三次服。

【原文】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1)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2)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3)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4)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5)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6)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7)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8)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9)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10)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一两一本作“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个一本作“二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12)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13)

猪苓散方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14)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15)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16)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17)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18)

茯苓泽泻汤方《外台》治消渴脉绝,胃反吐食者,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19)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 甘草 生姜各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个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20)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21)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一作“半斤”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22)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23)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24)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25)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26)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27)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28)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29)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30)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31)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32)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33)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34)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35)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6)

四逆汤方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7)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8)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39)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40)

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41)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42)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剉,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43)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44)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45)

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46)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47)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

《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